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醴泉饮

醴泉饮

盐山·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醴泉饮

药方名称醴泉饮

处方山药(一两) 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 生赭石(轧细.四钱)牛蒡子(炒.捣.三钱)天冬(四钱)甘草(二钱)

功能主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摘录盐山·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醴泉饮

药方名称醴泉饮

处方山药30克 大生地15克人参12克玄参12克 生赭石(轧细)12克牛蒡子(炒,捣)9克天冬12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衷中参西》卷上:醴泉饮

药方名称醴泉饮

处方山药1两,大生地5钱,人参4钱,玄参4钱,生赭石4钱(轧细),牛蒡子3钱(炒、捣),天冬4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各家论述阴虚之甚者,其周身血脉津液皆就枯涸。必用汁浆最多之药,滋脏腑之阴,即以溉周身之液,若方中之山药地黄是也。然脉之数者,固系阴虚,亦系气分虚弱,有不能支持之象,犹人之任重而体颤也。故用人参以补助气分,与玄参天冬之凉润者并用,又能补助阴分。且虑其升补之性,与咳嗽上逆者不宜,故又佐以赭石之压力最胜者,可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直至涌泉,而上焦之逆气浮火,皆随之顺流而下;更可使下焦真元之气,得人参之峻补而顿旺,自能吸引上焦之逆气浮火下行也。至于牛蒡子与山药并用,最善止嗽,甘草天冬并用,最善润肺,此又屡试屡效者也。

临床应用咳喘:初制此方时,原无赭石,有丹参三钱,以运化人参之补力。后治一年少妇人,信水数月不行,时作寒热,干嗽连连,且兼喘逆,胸膈满闷,不思饮食,脉数几至七至。治以有丹参原方不效,遂以赭石丹参,一剂咳与喘皆愈强半,胸次开通,即能饮食,又服数剂脉亦和缓,共服20剂,诸病皆愈。

摘录《衷中参西》卷上

猜你喜欢

  • 冬地三黄汤

    药方名称冬地三黄汤处方麦冬24克黄连3克 苇根汁100毫升(冲)元参12克黄柏3克 银花露100毫升(冲)细生地12克黄芩3克 生甘草9克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清热泻火。主阳明温病,邪热伤阴,无汗,小便不

  • 救疫汤

    药方名称救疫汤处方黑豆、绿豆、白扁豆、贝母、生甘草、金银花、丹皮、当归、玉竹、生首乌、黄土、赤饭豆、老姜。功能主治补正气。主疫证。各家论述四豆、黄土隐分五方之色;黑豆、绿豆、甘草、银花、黄土一派甘寒,

  • 活血解毒透肌汤

    药方名称活血解毒透肌汤处方黄芩、川芎、防风、荆芥、红花、山楂、连翘、牛蒡子。功能主治活血解毒。主痘疮。用法用量荸荠为引,水煎服。摘录《幼科直言》卷二

  • 金花散

    《直指》卷八:金花散药方名称金花散处方槐花(新瓦上炒香熟)。功能主治失音,亦治喉痹。用法用量热证通用。摘录《直指》卷八《圣济总录》卷一三五:金花散药方名称金花散处方黄柏2两,雄黑豆1两(紧小者是也),

  • 除痔丸

    《仙拈集》卷四:除痔丸药方名称除痔丸处方没药5钱,血竭5钱,蜂房(焙)1钱,蝉退1钱,木香1钱,麝香1钱。制法上为末,溶黄蜡1两,为丸如黄豆大。功能主治痔漏。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烧酒送下。摘录《仙拈集

  • 黄胖丸

    《名家方选》:黄胖丸药方名称黄胖丸处方铁砂10钱(醋煮后水洗),蕨粉10钱,硫黄8钱,枯矾2钱。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黄胖,上逆动气或下血,眩晕不能行步者。用法用量日服1-2钱半,

  • 麻油酒

    药方名称麻油酒处方真芝麻油1斤。功能主治痈疽疔疖一切大毒。用法用量麻油截法(《外证治全书》)、麻油饮(《验方新编》卷十一)。注意凡大便秘结而毒蓄于内者最宜用之,如阴疽及大便不实者都非所宜。摘录《简明医

  • 金蟾丸

    《圣惠》卷八十六:金蟾丸药方名称金蟾丸处方干蟾1枚(大者;涂酥炙令焦黄),胡黄连1分,地龙半两(微炒),朱砂1分(细研),蛇蜕皮灰1分,雄黄1分(细研),天竺黄1分(细研),蝉壳1分(微炒),麝香半两

  • 小儿回春丹

    《中药成方配本》:小儿回春丹药方名称小儿回春丹处方西牛黄0.6克天竺黄6克 煅青礞石6克 制半夏黄连胆星川贝 胡连 飞朱砂各6克九节菖蒲9克 珠粉1.5克麝香0.6克制法上药各取净末和匀,用钩藤6克、

  • 麻黄饮子

    药方名称麻黄饮子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牡蛎粉1两,蜀漆半两,甘草半两,犀角屑半两,知母半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温疟烦闷。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煎至1盏半,去滓,分为3服,1日服尽。摘录《圣惠》卷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