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阿胶梅连丸

阿胶梅连丸

《宜明论方》卷十:阿胶梅连丸

药方名称阿胶梅连丸

处方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不细者再炒,研细)乌梅肉(去核,炒)黄柏(锉,炒)黄连当归(焙)赤芍干姜(炮)赤茯苓各15克

功能主治阴虚下痢五色,腹痛,至夜发热。

用法用量上药研末,入阿胶研匀,水丸,如梧桐子大,小儿丸如绿豆大。每次1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送下,一昼夜五六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油腻。

摘录《宜明论方》卷十

《宣明论》卷十:阿胶梅连丸

药方名称阿胶梅连丸

别名阿胶黄连

处方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不细者,再炒,研细)半两,乌梅肉(去核,炒)半两,黄柏(锉,炒)半两,黄连半两,当归(焙)半两,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赤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阿胶研匀,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色痢至夜蒸热,脉虚沉数者。

用法用量阿胶黄连丸(《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注意忌油腻脂肥诸物。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阴虚热陷,伤脏气而利下五色,至夜蒸热,是阴虚阳扰而热发于外焉。阿胶止阴虚之痢;当归养痢亡之血;连、柏炒黑,寒而且燥,不使阳热内扰,则阴中之湿亦化;苓、芍敛而且渗,能挽阴液偏亡,则尿利,大便亦实;炮姜暖胃守中,乌梅敛肝收液也。丸以苦酒之敛,下以米饮之和,使阳热顿化则真阴复完,而无液有归,下痢蒸热并瘳矣。此养阴化热之剂,为五色痢夜热之专方。

摘录《宣明论》卷十

猜你喜欢

  • 桂附苓术饮

    药方名称桂附苓术饮处方厚附片9克肉桂3克,茯苓12克 茅术 炒远志生姜皮各6克 制台乌4.5克功能主治治妊娠数月,面浮肢肿,面色灰黯,心悸气短,下肢畏寒,腰胀腹满,舌淡苔薄白而润,脉迟。用法用量水煎服

  • 茯苓戎盐汤

    药方名称茯苓戎盐汤处方茯苓半斤,白术2两,戎盐(弹丸大)1枚。功能主治益肾健脾利湿。主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戎盐汤”。各家论述《沈注金匮要略》:夫湿热壅于膀胱则为淋,然伤腑未有

  • 威灵仙饮

    药方名称威灵仙饮处方威灵仙50-90克,白糖30克,醋(适量)。功能主治软坚化骨。主误将鱼鲠刺入咽喉之内。用法用量威灵仙水煎液,冲化白糖,再加入醋,分4-6次含服。摘录齐强方

  • 辰砂滑石丸

    药方名称辰砂滑石丸处方辰砂、龙脑、薄荷、六一散。功能主治表里热。摘录《脉因症治》卷上

  • 狼牙散

    《圣惠》卷七十三:狼牙散药方名称狼牙散处方狼牙草2两,诃黎勒皮3分,白芍药3分,白术3两,黄耆2两(锉)。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心胸虚闷。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

  • 黄耆白术散

    药方名称黄耆白术散处方黄耆1两,白术1两,芍药1两,桂1两,茯苓1两,甘草1两,人参1两(去芦),神曲1两。功能主治诸虚不足,面黄食少,困倦,潮热有时。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煎,

  • 参黄丹

    药方名称参黄丹处方人参1两,胡黄连1两,天竺黄半两(研),干蝎21个(微炒),天浆子2-7个(干者,微炒)(以上6味为细末,次入下药),青黛1分,朱砂1分,龙脑1钱(并细研)。制法上件一处拌匀,炼蜜为

  • 连翘金贝煎

    药方名称连翘金贝煎处方金银花贝母(土者更佳)蒲公英夏枯草各9克 红藤21~24克连翘15~3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治阳分痈毒,在脏腑、肺膈、胸乳之间者。用法用量用好酒500毫升,煎至250毫

  • 麻黄石膏汤

    《治疹全书》:麻黄石膏汤药方名称麻黄石膏汤处方麻黄(去节)1两,石膏(研)9钱,杏仁(去皮尖,研)4钱,前胡5钱,枳壳3钱,黄芩1两。功能主治凡疹见标,腮红隐隐不起,旋出旋没,发热烦渴,喘急神昏,不省

  • 二甲复脉汤

    《温病条辨》卷三:二甲复脉汤药方名称二甲复脉汤处方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 (不去心)阿胶9克 麻仁9克 生牡蛎15克 生鳖甲24克功能主治育阴潜阴。主温病热邪深入下焦,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