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香薷汤

香薷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汤

药方名称香薷汤

处方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一两。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宽中和气,谓荣卫。治饮食不节,饥饱失时,或冷物过多,或硬物壅驻,或食毕便睡,或惊忧恚怒,或劳役动气,便欲饮食,致令脾胃不和,三痞滞;

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遍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脾疼翻胃;

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并进三服,得汗即痊。

常服益脾温胃,散宿痰停饮,能进食,辟风、寒、暑、湿、雾露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香薷汤

药方名称香薷汤

处方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锉,姜汁炒)各30克香薷(去土)6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感受暑湿,饮食不节,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猜你喜欢

  • 熊胆圆

    药方名称熊胆圆处方熊胆(研)、胡黄连(木),各二钱;使君子(麸炮.为末)、天浆子(麸炒),各七个;青黛(研)一钱,寒食面三钱,麝香(研)一分,细墨(烧淬)半钱。炮制上件一处同研匀,用白面糊和圆,如黍米

  • 救苦拔毒丹

    药方名称救苦拔毒丹处方雄蜒蚰(背有白纹者是)2条,葱白3寸。制法上药捣烂。功能主治顶门疽,脑发,对口,发鬓,发眉。用法用量加雄黄、白及研匀,少加冰片、麝香,敷患处。摘录《卫生鸿宝》卷二

  • 赤膏

    《千金》卷六:赤膏药方名称赤膏别名丹参膏处方桂心1两,大黄1两,白术1两,细辛1两,川芎1两,干姜2两,丹参5两,蜀椒1升,巴豆10枚,大附子2枚制法上(口父)咀。功能主治耳聋,齿痛。用法用量丹参膏(

  • 大枣陈皮竹叶汤

    药方名称大枣陈皮竹叶汤处方大枣5枚陈皮5克竹叶5克制法将大枣陈皮竹叶水煎服。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饮服,连服3~5剂。摘录《民间方》

  • 菊叶膏

    药方名称菊叶膏处方血余2两,木鳖2两,银花2两,红花5钱,生大黄3两,当归1两,羌活5钱,防风5钱,黄柏1两,黄芩1两,独活4两,甘草3两,赤芍2两,皂角针3两,鲜菊叶4两。制法用香油5斤,将药浸三日

  • 两枳二陈汤

    药方名称两枳二陈汤处方陈皮2钱,半夏2钱,白茯苓1钱半,南星1钱,枳壳1钱,枳实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关格,上焦痰壅,两手脉盛。用法用量上锉1剂,水煎服。用鹅毛于病人咽喉探吐之,如病虚弱,不可用也。

  • 凝水石散

    药方名称凝水石散别名寒水石散(《外台秘要》卷四)、二石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处方凝水石白石脂栝楼根 桂心各37.5克菟丝子知母各23克制法上六味,捣末下筛。功能主治治饮酒过度,致患肉疸,饮少

  • 五物番薷汤

    药方名称五物番薷汤处方香薷90克 白扁豆(姜制)厚朴(制)白茯苓各45克甘草(炙)30克制法上锉。功能主治驱暑和中。治感受暑湿,脾胃不和,呕吐泄泻。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温服。摘录《仁斋直指》卷三

  • 救苦丸

    药方名称救苦丸处方黄连1两,当归2钱,甘草1钱,上同锉细,新水半碗,浸1宿,以慢火熬约至1半,以绵滤去滓,以净为妙,用火再熬作稠膏子为度,摊在碗上,倒合以物盖之,用熟艾1大弹子许,底下燃之,用艾熏膏子

  • 二皂散

    药方名称二皂散处方大皂角(烧存性)、牙皂(烧存性)、铜绿、胆矾、雄黄、孩儿茶、百草霜、枯矾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口舌生疮,牙宣出血。用法用量先将米泔水漱口,洗口疮,后搽药。摘录《回春》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