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
署相关字典
署[shǔ]字在开头的词语
- 署事[shǔ shì]
- 处理公事或代理职事。
 
 - 署押[shǔ yā]
- 在文书上签名﹐押字。
 
 - 署拜[shǔ bài]
- 谓授职拜官。
 
 - 署额[shǔ é]
- 题字于碑额。
 
 - 署名[shǔ míng]
- 在书信﹑文稿或文件上签上或打印上名字。 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署姓名
 
 - 署府[shǔ fǔ]
- 泛指官署。
 
 - 署任[shǔ rèn]
- 暂摄原任。
 
 - 署议[shǔ yì]
- 谓上书议事。因上书须署名﹐故称。
 
 - 署衔[shǔ xián]
- 在文书上题署官衔。
 
 - 署字[shǔ zì]
- 在文书上签名。因签名是为了防止作伪﹐字亦常为行草书﹐故亦名押字或画押。
 
 - 署缺[shǔ quē]
- 本官出缺﹐由他官暂代其职。
 
 - 署尾[shǔ wěi]
- 在文件末尾签署。
 
 - 署理[shǔ lǐ]
- 代理或兼任官职:署理五河县事|上头委派人来署理。
 
 - 署预[shǔ yù]
- 即薯蓣。通称山药。
 
 
署[shǔ]字在结尾的词语
- 玉署[yù shǔ]
- 1.官署的美称。 2.指玉堂。翰林院别称。 3.指玉宫,道观。
 
 - 医署[yī shǔ]
- 古代掌医药的官署。
 
 - 榷署[què shǔ]
- 宋置掌管过境贸易的机构。
 
 - 甲坊署[jiǎ fāng shǔ]
- 掌管甲胄等的官署。
 
 - 押署[yā shǔ]
- 签名;画押。
 
 - 陵署[líng shǔ]
- 典守天子陵园的官署。
 
 - 兰署[lán shǔ]
- 即兰台。指秘书省。
 
 - 判署[pàn shǔ]
- 签字画押。
 
 - 联署[lián shǔ]
- 联合署名。 联合签名,表示共同负责
 
 - 曹署[cáo shǔ]
- 犹官署。
 
 - 郎署[láng shǔ]
- 1.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明清称京曹为郎署。 2.代称皇帝的宿卫﹑侍从官。
 
 - 棘署[jí shǔ]
- 1.指太常寺。 2.大理寺的别称。
 
 - 财署[cái shǔ]
- 治理财货的官署。
 
 - 辟署[pì shǔ]
- 征聘委任。
 
 - 寺署[sì shǔ]
- 官署。
 
 - 拜署[bài shǔ]
- 拜除,任命。
 
 - 官署[guān shǔ]
- 官厅。 旧指政府机关
 
 - 签署[qiān shǔ]
- 在文件上签字:签署条约|签署合同。
 
 - 钱署[qián shǔ]
- 官方设立的铸钱机构。
 
 - 云署[yún shǔ]
- 官署。
 
 - 私署[sī shǔ]
- 私授官职。
 
 - 霜署[shuāng shǔ]
- 御史台的别称。
 
 - 三署[sān shǔ]
- 汉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
 
 - 副署[fù shǔ]
- 正式法令或文书上有关负责人在正职人员签署之后连同签署,谓之副署。
 
 - 掖署[yè shǔ]
- 唐代指门下﹑中书两省。后世亦指类似的中央部门。
 
 - 违署[wéi shǔ]
- 离开官署。谓辞去官职。
 
 - 省署[shěng shǔ]
- 旧指中央官署。
 
 - 印署[yìn shǔ]
- 谓盖印签押。
 
 - 冷署[lěng shǔ]
- 冷落清闲的官署。
 
 - 鼇署[áo shǔ]
- 指翰林学士院。 宋 宋祁《寒食假中作》诗:“鼇署侍臣贪出沐,珉糜珠馅愧颁宣。”宋 陆游《真珠帘》词:“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鸞臺鼇署。”
 
 - 督署[dū shǔ]
- 总督衙门。 总督衙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平署[píng shǔ]
- 犹连署。在公文上一起署名。
 
 - 公署[gōng shǔ]
- ①旧时公务员办公的处所。②办理地方行政事务的机关:专员公署。
 
 - 宾署[bīn shǔ]
- 幕府。
 
 - 附署[fù shǔ]
- 犹副署。
 
 - 调署[diào shǔ]
- 调任。
 
 - 灵署[líng shǔ]
- 犹仙府。
 
 - 閤署[hé shǔ]
- 官署。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到衙门》:“进衙门日,周视閤署墻垣门户,有迎外不谨之处,传工房改塞。”
 
 - 乌署[wū shǔ]
- 古代御史台的别称。
 
 - 府署[fǔ shǔ]
- 官署。
 
 - 芸署[yún shǔ]
- 秘书省的别称。
 
 - 法署[fǎ shǔ]
- 司法衙署。
 
 - 芸香署[yún xiāng shǔ]
- 见“芸署”。
 
 - 鳌署[áo shǔ]
- 指翰林学士院。
 
 - 警署[jǐng shǔ]
- 见“警察署”。
 
 - 粉署[fěn shǔ]
- 即粉省。尚书省的别称。
 
 - 专署[zhuān shǔ]
- 专员公署的简称。
 
 - 局署[jú shǔ]
- 官署。
 
 - 权署[quán shǔ]
- 谓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 区署[qū shǔ]
- 犹廨舍。官吏办事及居住的处所。
 
 - 柏署[bǎi shǔ]
- 御史官署的别称。
 
 - 抚署[fǔ shǔ]
- 巡抚衙门。
 
 - 合署[hé shǔ]
- 官署。
 
 - 宫署[gōng shǔ]
- 宫禁中的衙署。
 
 - 荒署[huāng shǔ]
- 对所在衙署的谦称。
 
 - 朝署[cháo shǔ]
- 朝廷官署。
 
 - 中署[zhōng shǔ]
- 1.宫廷内府。 2.指厅堂。
 
 - 六署[liù shǔ]
- 南朝齐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所领导的六个官署。
 
 - 离署[lí shǔ]
- 离开职守。
 
 - 专员公署[zhuān yuán gōng shǔ]
- 省称“专署”。我国原在省﹑自治区下的专区设立的派出机关。代表省﹑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督促﹑检查﹑指导所辖县﹑市人民委员会的工作﹐并办理上级人民委员会主管部门交办的事项。1978年宪法改称“行政公署”。
 
 - 神仙署[shén xiān shǔ]
- 即控鹤府,也称奉宸府。唐宿卫近侍官署名,武后时置。
 
 - 右署[yòu shǔ]
- 高级官职。
 
 - 解署[jiě shǔ]
- 官署。
 
 - 城署[chéng shǔ]
- 犹城邑。
 
 - 使署[shǐ shǔ]
- 使馆。
 
 - 廨署[xiè shǔ]
- 官署。
 
 - 节署[jié shǔ]
- 官署;官衙。
 
 - 封署[fēng shǔ]
- 1.封条印记。 2.谓封缄后复加印记。
 
 - 含香署[hán xiāng shǔ]
- 指尚书省。以尚书郎含鸡舌香奏事,故名。
 
 - 榷易署[què yì shǔ]
- 宋代官署名。掌管与外国通商之事。
 
 - 鸠署[jiū shǔ]
- 简陋的衙门。
 
 - 译署[yì shǔ]
- 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连署[lián shǔ]
- 1.连名,联合署名。 2.同一官署。 为证明已签署的文件的可靠性而由签署人的秘书或其他人连同的签字
 
 - 受署[shòu shǔ]
- 接受委任。
 
 - 清署[qīng shǔ]
- 清要的官署。
 
 - 差署[chà shǔ]
- 派人署理。
 
 - 严署[yán shǔ]
- 森严的官署。
 
 - 典牧署[diǎn mù shǔ]
- 掌管畜牧及畜产品的官署。唐代为太仆寺的下属机构。
 
 - 警察署[jǐng chá shǔ]
- 旧时维治地方治安的警察办事机关。
 
 - 卿署[qīng shǔ]
- 九卿的官署。
 
 - 盐署[yán shǔ]
- 掌管盐务的官署。
 
 - 市署[shì shǔ]
- 管理市场的机构。
 
 - 关署[guān shǔ]
- 签署批覆。
 
 - 部署[bù shǔ]
- 安排;配置:部署兵力|战斗部署|战略部署。
 
 - 行署[xíng shǔ]
- 1.唐代流外官的通称。 2.旧时大吏出行的临时住所。 3.行政公署的简称。 行政公署的简称
 
 - 槐省棘署[huái shěng jí shǔ]
- 三公九卿的官署。
 
 - 金马署[jīn mǎ shǔ]
- 西汉时国家藏书处名。借指集书省﹑翰林院等机构。
 
 - 布署[bù shǔ]
- 部署。安排,布置。
 
 - 禁署[jìn shǔ]
- 宫中近侍官署。
 
 - 词署[cí shǔ]
- 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