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豆相关字典
豆[dòu]字的成语
- 寸马豆人[cùn mǎ dòu rén]
寸、豆:比喻小。一寸长的马,像豆子大小的人。形容画中远景人、物极小。
 - 一叶两豆[yī yè liǎng dòu]
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撒豆成兵[sǎ dòu chéng bīng]
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 瓜剖豆分[guā pōu dòu fēn]
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
 - 两豆塞耳[liǎng dòu sāi ěr]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麦饭豆羹[mài fàn dòu gēng]
羹:汤。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 箪豆见色[dān dòu jiàn sè]
比喻计较小利。
 - 豆重榆瞑[dòu chóng yú míng]
原指多吃大豆使人发胖,吃榆能使人久睡。后形容人本性难改。
 - 一灯如豆[yī dēng rú dòu]
一盏只有豆粒那样大光线的灯。形容灯光暗弱。
 - 箪食豆羹[dān shí dòu gēng]
箪:盛饭用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箪饭食,一豆羹汤。形容食物很少。也比喻小利。
 - 冷灰爆豆[lěng huī bào dòu]
在冷灰中爆豆。比喻方法不对,白费力气。或比喻事情凭空突然发生。亦作“冷锅中豆爆”。
 - 煮豆燃萁[zhǔ dòu rán qí]
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 豆萁燃豆[dòu qí rán dòu]
比喻兄弟相残。
 - 红豆相思[hóng dòu xiāng sī]
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 目光如豆[mù guāng rú dòu]
目光:眼光。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 觞酒豆肉[shāng jiǔ dòu ròu]
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泛指饮食。
 - 双瞳如豆[shuāng tóng rú dòu]
瞳:瞳孔。形容人的目光短浅。
 - 豆渣脑筋[dòu zhā nǎo jīn]
脑子好像豆渣。比喻极其愚蠢的人。 脑子好像豆渣,比喻极其愚蠢的人
 - 双豆塞耳[shuāng dòu sāi ěr]
用两粒豆子塞住耳朵。比喻被暂时的现象和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 豆蔻年华[dòu kòu nián huá]
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 榆瞑豆重[yú míng dòu zhòng]
用以指身懒神昏。
 - 煎豆摘瓜[jiān dòu zhāi guā]
比喻亲属相残。
 - 麻姑掷豆[má gū zhì dòu]
指神仙用法术点化事物。也比喻运笔法点缀文字,使诗文作品新颖,别具一格。
 
豆[dòu]字在结尾的词语
- 马豆[mǎ dòu]
1.亦称“马沙”。籽粒形大的豆,如蚕豆之类。 2.喂马用的豆料。 3.云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云实》。
 - 元豆[yuán dòu]
大豆。
 - 绿豆[lǜ dòu]
1.一种草本植物,直立灌木状一年生豆类(Phaseolus aureus),相传原产印度,现广泛栽培于温暖地区,作绿肥或饲料,种子可食,通常绿色或黄色,是生制豆芽的主要原料,又可酿酒。2.该种植物的荚内成熟的种子。
 - 宴豆[yàn dòu]
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
 - 木豆[mù dòu]
1.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盘,木制。亦用于祭祀。 2.常绿灌木,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种子可食用及榨油,叶为饲料,根可入药。 3.指此种植物的种子。
 - 献豆[xiàn dòu]
周代雕饰的礼器。
 - 仙人栽豆[xiān rén zāi dòu]
中国传统魔术名。用五个红色的小球进行表演。由宋代的幻术“泥丸”衍化而成。
 - 燕豆[yàn dòu]
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形似高足盘,多用于隆重宴会。
 - 仙人摘豆[xiān rén zhāi dòu]
即仙人栽豆。我国传统魔术名。
 - 赤小豆[chì xiǎo dòu]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互生,花黄色。种子一般呈暗红色,可供食用及入药。
 - 土豆[tǔ dòu]
马铃薯的通称。
 - 梅豆[méi dòu]
1.梅花苞蕾。 2.食品。用梅子﹑糖﹑红曲搀和着煮成的熟黄豆。
 - 寒豆[hán dòu]
豌豆的别名。
 - 恋豆[liàn dòu]
同“恋栈”。
 - 黑豆[hēi dòu]
子实表皮黑色的大豆。多做牲口的饲料。 表皮呈黑色的一种大豆
 - 红小豆[hóng xiǎo dòu]
赤豆。
 - 龙豆[lóng dòu]
续断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续断》。
 - 稆豆[lǚ dòu]
即黑小豆。复叶﹐花紫黑﹐荚长寸余﹐豆黑色可食。野生﹐亦有种稙﹐多以饲马。
 - 铁蚕豆[tiě cán dòu]
一种炒熟的蚕豆﹐皮不裂开﹐比较坚硬。
 - 巴豆[bā dòu]
植物名。产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主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等。有大毒,须慎用。
 - 鹿豆[lù dòu]
野绿豆。
 - 地豆[dì dòu]
即马铃薯。又叫土豆。
 - 面豆[miàn dòu]
即天花。也称面痘。
 - 蛾眉豆[é méi dòu]
扁豆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三.藊豆》。
 - 麻豆[má dòu]
谓麻疹与天花。
 - 贤豆[xián dòu]
古印度的别译。
 - 花生豆[huā shēng dòu]
方言。即花生米。参见“花生米”。
 - 觞豆[shāng dòu]
1.觞与豆。古代盛酒肴之具。 2.“觞酒豆肉”之省。泛指饮食,筵席。
 - 舍缘豆[shè yuán dòu]
旧时北京的一种习俗。施舍豆子结缘。
 - 澡豆[zǎo dòu]
古代洗沐用品。用猪胰磨成糊状,合豆粉﹑香料等,经自然干燥而制成的块状物。有去污和营养皮肤的作用。
 - 扁豆[biǎn dòu]
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小叶披针形,花白色或紫色,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微弯。种子白色或紫黑色。嫩荚是普通蔬菜,种子可入药。②这种植物的荚果或种子。③〈方〉菜豆。‖也作萹豆、稨豆、藊豆。
 - 芸豆[yún dòu]
菜豆的通称。 菜豆的通称
 - 大豆[dà dòu]
黄豆、青豆、黑豆的统称。双子叶植物,豆科。一年生草本。中国重要的油料和粮食作物。根系发达,根瘤多。茎直立、蔓生或半蔓生,全株有茸毛。花白或紫色。果实为荚果。种子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可食用、作油料和副食品。 一种直立、丛生、多毛的一年生豆类( Glycine max ),原产亚洲,广泛栽培在中国、日本和其他地方,其种子产生有价值的产品(如油,豆粉),其植物体用做饲料和土壤改良的肥料
 - 羞豆[xiū dòu]
古代祭祀宴享时进献食物的一种盛器。
 - 回鹘豆[huí hú dòu]
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嫩荚和种子供食用。亦称“回回豆”。
 - 萹豆[biān dòu]
见“扁豆”。见“扁豆”
 - 緑豆[lǜ dòu]
豆科植物名。 一年生草本,叶由三片小叶组成,花小,绿黄色。荚果内有绿色种子,可供食用,亦可酿酒、制粉条。用水浸湿,令发芽,称绿豆芽,可作蔬菜。还可入药,能清热解毒。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三·绿豆》:“緑以色名也。旧本作菉者,非矣……北人用之甚广,可作豆粥、豆饭、豆酒。炒食麨食,磨而为麪,澄滤取粉,可以作饵顿餻。盪皮搓索,为食中要物。以水浸湿,生白芽,又为菜中佳品。牛马之食亦多赖之,真济世之良穀也。”
 - 三品蒭豆[sān pǐn chú dòu]
精美的饲料。其值与三品官俸相等,故称。
 - 菜豆[cài dòu]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花白色或紫色。荚果很长,可食用。也称四季豆﹑云豆。 一年生草本植物,蔓生,果实较长,是普通蔬菜
 - 黑小豆[hēi xiǎo dòu]
稆豆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三.稆豆》。
 - 俎豆[zǔ dòu]
俎和豆。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礼器。引申为祭祀、奉祀:俎豆之事|死乃俎豆之。
 - 白豆[bái dòu]
豆的一种。
 - 干豆[gàn dòu]
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 乾,干肉。豆,祭器。《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郑玄 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汉 扬雄《长杨赋》:“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唐 杜甫《朝享太庙赋》:“已而上乾豆以《登歌》,美《休成》之既饗。”
 - 登豆[dēng dòu]
泛指祭器和食器。
 - 黎豆[lí dòu]
豆名。也称狸豆﹑虎豆等。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三.黎豆》。
 - 黄豆[huáng dòu]
表皮黄色的大豆。 表皮黄色的大豆
 - 笾豆[biān dòu]
笾和豆。古代食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引申指祭祀:笾豆之事。
 - 饭豆[fàn dòu]
吃豆,以豆当饭。
 - 结缘豆[jié yuán dòu]
旧时寺庙于农历四月初八日作佛会,煮豆施人,称“结缘豆”。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舍缘豆》:“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辄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一说,为农历十二月八日。
 - 箪豆[dān dòu]
犹言箪食豆羹。
 - 貍豆[lí dòu]
亦称“貍沙”。 豆名。因有斑点如貍纹,故称。又名猎沙、黎豆、虎櫐、虎豆。晋 崔豹《古今注·草木》:“貍豆,一名貍沙,一名猎沙。叶似葛而实大如李核、可啗食也。”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三·黎豆》:“《尔雅》虎櫐,即貍豆也。古人谓藤为櫐,后人讹櫐为貍矣……貍豆野生,山人亦有种之者。三月下种生蔓。其叶如豇豆叶,但文理偏斜。六七月开花成簇,紫色,状如扁豆花。一枝结荚十餘,长三四寸,大如拇指,有白茸毛。老则黑而露筋,宛如乾熊指爪之状。其子大如刀豆子,淡紫色,有斑点如貍文。煮去黑汁,同猪、鸡肉再煮食,味乃佳。”参见“
 - 撒谷豆[sā gǔ dòu]
旧时婚俗。新妇下车﹐有阴阳人持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物﹐口念咒语﹐望门而撒﹐以破煞神﹐谓之“撒谷豆”或“撒豆谷”。此俗相传始于汉翼奉。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撒豆谷》﹐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
 - 傧豆[bīn dòu]
《诗.小雅.常棣》:“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傧,陈列;豆,食器。后以“傧豆”表示兄弟友爱和睦。
 - 楬豆[jié dòu]
古祭器。不加装饰的木制高脚盘。
 - 荷兰豆[hé lán dòu]
食荚豌豆的俗称,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豌豆的一个变种,嫩荚是常见蔬菜。原产欧洲。
 - 芽豆[yá dòu]
发芽的蚕豆,可做菜吃。 发芽的蚕豆,可做菜吃
 - 豌豆[wān dòu]
又称“小寒豆”。双子叶植物,豆科。一年生草本。植株光滑无毛。结荚果,种子圆形。中国各地广为栽培。嫩荚和嫩苗可作蔬菜,种子可食用或制淀粉。 一年生藤本作物( Pisum sativum ),羽状复叶,小叶卵形,开白色或淡紫色的花,果实有荚。嫩荚和种子供食用
 - 金甲豆[jīn jiǎ dòu]
一年生草本植物。攀缘茎﹐叶卵形或斜三角状卵形﹐花白色或淡黄色﹐荚果扁平。种子含油质﹐可以吃﹐也可入药﹐有补血﹑消肿等作用。也指这种植物的种子。也叫雪豆。
 - 边豆[biān dòu]
犹笾豆。
 - 马料豆[mǎ liào dòu]
1.吴地送灶时用的草料﹑青豆。 2.泥豆。一种近野生型的大豆。可用作绿肥和饲料。
 - 回回豆[huí huí dòu]
见“回鹘豆”。
 - 四季豆[sì jì dòu]
菜豆。通称芸豆。豆科。一年生草本。蔓生或矮生。叶为具有三片小叶的复叶,小叶菱形。花白色﹑黄色或带紫色,荚果较长,种子白色﹑褐色﹑蓝黑色或绛红色,有花斑。嫩荚作蔬菜。种子可作粮食,又可入药,有利尿﹑消肿等作用。亦专指这种植物的荚果或种子。
 - 芋魁饭豆[yù kuí fàn dòu]
见“芋魁豆饭”。
 - 腊八豆[là bā dòu]
腊八粥中配搭用的豆﹐有红小豆﹑豇豆﹑杂小豆﹑芸豆﹑绿豆等。 用于制作腊八粥的各种豆类,如赤豆、绿豆、豇豆
 - 楚豆[chǔ dòu]
牡荆果实。一般供药用,亦可食用。
 - 泰豆[tài dòu]
传说中善于驾御车马的人。
 - 铜豌豆[tóng wān dòu]
比喻老门槛﹑风月中人。是宋元时勾栏中对于老狎客的切口。
 - 豍豆[bī dòu]
即豌豆。
 - 赤豆[chì dòu]
双子叶植物,豆科。一年生草本。茎蔓生或直立。三出复叶。花黄或淡灰色。荚果无毛,种子椭圆或长椭圆形,一般为赤色。原产于亚洲,中国栽培较广。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可作粮食和副食品,并可供药用。茎、叶可作饲料或绿肥。
 - 罗汉豆[luó hàn dòu]
即蚕豆。〈方〉∶蚕豆的别称
 
豆[dòu]字在开头的词语
- 豆汁[dòu zhī]
①(豆汁儿)制绿豆粉时剩下来的汁,味酸,可做饮料。②〈方〉豆浆。
 - 豆蔬[dòu shū]
用作副食品的豆和蔬菜。
 - 豆娘[dòu niáng]
1.古代端午节用的一种饰物。用艾﹑蒲或以缯绡剪制而成,用以辟邪。 2.昆虫名。又名豆娘子﹑灯心蜻蜓。形状比蜻蜓略小,静止时两对翅直立在背上,常在水边或草地上飞翔,吃小虫。 构成蜻蜓目束翅亚目的昆虫,像蜻蜓而小。常在水边或草地上飞行,吃小虫
 - 豆棚[dòu péng]
用竹木搭成的棚架,供蔓生豆藤攀附生长。房前屋后的豆棚,夏日为纳凉佳处。
 - 豆腐脑[dòu fǔ nǎo]
食品名。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而凝结成的半固体。俗称嫩豆腐。食时配以辣油﹑虾米﹑榨菜等佐料。
 - 豆肉[dòu ròu]
指一豆所盛之肉。
 - 豆子[dòu zi]
①豆类作物。②豆类作物的种子:剥豆子。③样子像豆的东西:金豆子ㄧ狗豆子。
 - 豆苗[dòu miáo]
1.豆的幼苗。 2.蔬菜的一种。多指豌豆的嫩茎叶。
 - 豆脯[dòu fǔ]
豆腐。
 - 豆角儿[dòu jiǎor]
豆荚(多指鲜嫩可做菜的)。 豆荚的俗称——多指鲜嫩可做菜的
 - 豆牙菜[dòu yá cài]
见“豆芽菜”。
 - 豆萁[dòu qí]
〈方〉豆秸。 豆秸的俗称
 - 豆面[dòu miàn]
用两种以上豆子磨成的面粉,俗称杂面。 用两种以上豆子磨成的面粉,俗称杂面
 - 豆花水[dòu huā shuǐ]
见“豆华水”。
 - 豆逼[dòu bī]
小豆,豆粒。
 - 豆沙[dòu shā]
食品,红小豆、红豇豆或云豆煮烂捣成泥或干磨成粉,加糖制成,用做点心的馅儿:豆沙包ㄧ豆沙月饼。 用红小豆、红豇豆或云豆煮烂捣成泥或干磨成粉加糖而成的食品,用做点心的馅儿
 - 豆豉[dòu chǐ]
食品把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经过发酵而成。有咸淡两种,都可放在菜里调味,淡豆豉可入药。 把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经过发酵而成的食品,可以调味,也可入药
 - 豆腐乳[dòu fu rǔ]
食品,用小块的豆腐做坯,经过发酵、腌制而成。也叫腐乳、酱豆腐。
 - 豆芽菜[dòu yá cài]
豆芽。一般指黄豆芽和绿豆芽。
 - 豆芽[dòu yá]
用黄豆﹑黑豆或绿豆浸水发芽而发,芽长二三寸,可食用。 绿豆、黄豆等生成的芽
 - 豆腐饭[dòu fu fàn]
〈方〉指丧家招待前来吊唁的亲友吃的饭食(多为素食)。
 - 豆觞[dòu shāng]
豆肉,觞酒。指酒馔。
 - 豆象[dòu xiàng]
豆象科昆虫的总称。是仓贮豆类的主要害虫。种类很多,如蚕豆象﹑豌豆象﹑绿豆象等。
 - 豆糜[dòu mí]
用豆煮成的粥。
 - 豆枕[dòu zhěn]
以豆壳为芯的枕头。
 - 豆角[dòu jiǎo]
豆荚,豆类的果实。多指鲜嫩可做菜的。 豆荚的俗称——多指鲜嫩可做菜的
 - 豆甲[dòu jiǎ]
豆荚。
 - 豆藤[dòu téng]
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
 - 豆瓣[dòu bàn]
豆粒去皮后分开的小块。 豆类去皮后可分开的子叶
 - 豆稭[dòu jiē]
见“豆秸”。
 - 豆稭灰[dòu jiē huī]
豆秸烧成的灰,呈白色。常喻欲雪的天色或雪。宋 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秸灰。”金 赵秉文《雪意》诗:“门巷萧条日易曛,豆秸灰欲落江云。”清 黄景仁《人日病愈强步观城西水上合乐》诗:“豆秸灰抹春云色,野人新病足无力。”清 程恩泽《定远道中遇雪》诗:“木落 淮 南雪已来,平原一尺豆秸灰。”
 - 豆登[dòu dēng]
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语本《诗.大雅.生民》:“于豆于登。”毛传:“木曰豆,瓦曰登。豆荐葅醢也,登盛大羹也。”
 - 豆火[dòu huǒ]
谓火小如豆。
 - 豆鼠[dòu shǔ]
鼠的一种。身长约二寸,尾短。背灰色,颈下﹑腹尾和四肢白色。其皮较贵重。
 - 豆棚闲话[dòu péng xián huà]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题“圣水艾衲居士编”。十二篇。以众人在豆棚之下轮流叙说的形式,将十二篇故事贯串起来。对明末吏治的腐败以及世风日下、人情浅薄等现象,都有所揭露。
 - 豆秸灰[dòu jiē huī]
豆秸烧成的灰,呈白色。常喻欲雪的天色或雪。
 - 豆茎[dòu jīng]
豆的茎秆。
 - 豆腐皮[dòu fu pí]
①(豆腐皮儿)煮熟的豆浆表面上结的薄皮,揭下晾干后供食用。②〈方〉千张。
 - 豆羹[dòu gēng]
1.豆器中的羹。喻微小﹑细微。 2.用豆煮成的糊状食品。
 - 豆乳[dòu rǔ]
①豆浆。②〈方〉豆腐乳。
 - 豆奶[dòu nǎi]
以黄豆、牛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饮品。
 - 豆枝[dòu zhī]
豆类作物刚收获尚未脱粒的植株。
 - 豆瓣儿酱[dòu bànr jiàng]
大豆或蚕豆发酵后制成的酱,里面有豆瓣儿。 以大豆或蚕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带有豆瓣儿的酱
 - 豆凑[dòu còu]
旧时杭州人谓偶然相遇。
 - 豆刍[dòu chú]
犹豆莝。
 - 豆腐渣[dòu fu zhā]
豆渣。
 - 豆屑[dòu xiè]
豆粉。
 - 豆祭[dòu jì]
谓俎豆之祭。
 - 豆卢[dòu lú]
复姓。隋有豆卢绩。见《隋书》本传。
 - 豆蔻[dòu kòu]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果实和种子可入药。②这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也叫草果或草豆蔻。
 - 豆嘴儿[dòu zuǐr]
泡开的大豆或刚刚露芽的大豆,做菜用。
 - 豆萁才[dòu qí cái]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豆萁才”喻才思敏捷。
 - 豆包[dòu bāo]
(豆包儿)用豆沙做馅儿的包子。
 - 豆花[dòu huā]
1.指豆类植物开的花。 2.方言。即豆腐脑。
 - 豆渣[dòu zhā]
制豆浆剩下的渣滓,可做饲料。也叫豆腐渣。 制豆浆剩下的渣滓,可做饲料
 - 豆秸[dòu jiē]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豆类植物的茎杆
 - 豆酱[dòu jiàng]
又称“豆瓣酱”。豆类的酿造制品。采用大豆、蚕豆(去壳)、豌豆、面粉、食盐为原料,经清洗、浸渍、蒸煮、冷却后,用纯粹米曲霉接种,制曲时间为1-2天,再用蒸汽保温发酵15-20天即成。 将大豆浸泡煮熟磨碎后,加酱、曲、盐等发酵制成的副食品
 - 豆油[dòu yóu]
大豆榨的油,供食用,加氢硬化后是制肥皂的原料,又供制假漆和涂料。 淡黄色的干性或半干性油,用压榨或用溶剂提取的办法从大豆中获得
 - 豆粥[dòu zhōu]
1.用豆煮成的粥。 2.指米中掺豆煮成的粥。
 - 豆腐浆[dòu fu jiāng]
即豆浆。详“豆浆”。
 - 豆黄[dòu huáng]
指豆瓣。用来酿酒或制酱。
 - 豆荄[dòu gāi]
豆秸。
 - 豆薯[dòu shǔ]
①藤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花浅蓝色或淡红色,块根像甘薯,可以生吃。②这种植物的块根。‖有的地区叫凉薯或地瓜。
 - 豆俎[dòu zǔ]
1.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2.用以指礼仪。
 - 豆蓉[dòu róng]
木豆、大豆、豌豆或绿豆煮熟晒干后磨成的粉,用来做糕点的馅儿:豆蓉月饼。
 - 豆瓣酱[dòu bàn jiàng]
大豆发酵后制成的酱,可作调味品。
 - 豆秧[dòu yāng]
豆的幼苗。
 - 豆藿[dòu huò]
豆叶。亦泛指野蔬。
 - 豆饼[dòu bǐng]
大豆榨油后剩下的渣子压成的饼形,叫豆饼。可以用来制造大豆胶,也用做肥料或饲料。
 - 豆花儿[dòu huār]
〈方〉食品,豆浆煮开后,加入盐卤而凝结成的半固体,比豆腐脑儿稍老。
 - 豆腐脑儿[dòu fu nǎor]
食品,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而凝结成的半固体。 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而凝结成的半固体
 - 豆青[dòu qīng]
豆绿。 豆绿
 - 豆人纸马[dòu rén zhǐ mǎ]
旧时巫术,谓撒豆成人,剪纸为马。
 - 豆腐涝[dòu fǔ lào]
即豆腐脑。
 
豆[dòu]字在中间的词语
- 黄豆芽[huáng dòu yá]
水浸黄豆使生出一﹑二寸左右的芽,可作菜。
 - 血豆腐[xiě dòu fǔ]
用动物的血制成的豆腐状的食品。 用动物的血制成的豆腐状的食品
 - 豌豆苗[wān dòu miáo]
蔬菜的一种。豌豆的嫩茎叶。
 - 酱豆腐[jiàng dòu fu]
豆腐乳。 即豆腐乳
 - 磨豆腐[mó dòu fǔ]
1.亦作“磨荳腐”。 2.以石磨研豆使碎而制豆腐。 3.喻纠缠不止。 〈方〉∶以石磨研豆使碎而制豆腐;比喻翻来覆去地说
 - 绿豆糕[lǜ dòu gāo]
用糖和绿豆粉制成的糕点。 用糖和绿豆粉制成的糕点
 - 嫩豆腐[nèn dòu fu]
南豆腐。
 - 干豆腐[gān dòu fǔ]
即豆腐干。用布包豆腐加香料蒸制而成。
 - 豇豆红[jiāng dòu hóng]
类似豇豆的颜色,常用为瓷器的釉色。
 - 緑豆皮儿[lǜ dòu pí er]
歇后语。 绿豆脱皮,青色即褪,因谐音为“请退”。
 - 鸡豆子[jī dòu zi]
芡实。《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
 - 老豆腐[lǎo dòu fu]
①北方小吃。豆浆煮开后点上石膏或盐卤凝成块(比豆腐脑儿老些),吃时浇上麻酱、韭菜花、辣椒油等调料。②〈方〉北豆腐。 北方小吃。豆浆煮开后点上石膏或盐卤凝成块(比豆腐脑儿老些),吃时浇上麻酱、韭菜花、辣椒油等调料
 - 水豆腐[shuǐ dòu fǔ]
∶一般存放在水中的嫩豆腐。 〈方〉∶一般存放在水中的嫩豆腐
 - 油豆腐[yóu dòu fǔ]
一种豆制食品。豆腐经油炸而成。
 - 青豆房[qīng dòu fáng]
南朝梁简文帝《与慧琰法师书》﹕“辩论青豆之房﹐遣惑赤华之舍。”后遂以“青豆房”指僧房﹑僧舍。
 - 臭豆腐[chòu dòu fu]
发酵后有臭味的豆腐。可以佐餐。
 - 云豆面[yún dòu miàn]
菜豆种子磨成的粉。
 - 花生豆儿[huā shēng dòur]
〈方〉花生米。
 - 蹦豆儿[bèng dòu ér]
〈方〉①铁蚕豆。②小孩儿。
 - 萁豆相煎[qí dòu xiāng jiān]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以“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
 - 撒豆谷[sǎ dòu gǔ]
即撒谷豆。参见“撒谷豆”。
 - 緑豆芽[lǜ dòu yá]
绿豆经水浸渍萌发出的豆芽,为一种蔬菜。保持原有营养成分,甘平无毒,兼有解酒毒、热毒等功效。《诗刊》1978年第2期:“伙房前木头箱,掀开盖儿:一箱绿豆芽,像一窝才出壳的小斑鸠,相竞张开口。”
 - 豌豆叶[wān dòu yè]
即豌豆苗。
 - 芋魁豆饭[yù kuí dòu fàn]
喻食物粗劣。语本《汉书.翟方进传》:“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謡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颜师古注:“羹芋魁者,以芋根为羹也。”
 - 料豆儿[liào dòur]
喂牲口的黑豆、黄豆等,一般煮熟或炒熟。也说料豆子。 喂牲口的黑豆、黄豆等
 - 肉豆蔻[ròu dòu kòu]
一种硬而芳香圆球形的种子,广泛用为香料。又称“肉果”。 一种硬而芳香圆球形的种子,广泛用为香料。又称“肉果”
 - 草豆蔻[cǎo dòu kòu]
1.亦称“草果”。 2.植物名。对肉豆蔻而言。多年生草本,种子可入药。
 - 麻豆腐[má dòu fu]
做团粉等剩下的渣子,可以做菜吃。 做团粉等剩下的渣子,可以做菜吃
 - 麻婆豆腐[má pó dòu fǔ]
用调味品烹调成的又麻又辣的豆腐羹。相传为麻婆所创,故称。
 - 山豆根[shān dòu gēn]
常绿灌木。叶互生,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小叶卵圆形。花白色蝶形。荚果紫黑色。根可入药,有解热消炎的作用。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山豆根》。
 - 蚕豆象[cán dòu xiàng]
蚕豆的重要害虫﹐俗称“豆牛”。
 - 爆炒豆儿[bào chǎo dòu ér]
爆豆。